当前位置:第二届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DTC2022) > 动态 >
首轮嘉宾阵容提前披露
时间:2021-07-02 09:55
来源:未知
点击: 次
2021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DTC2021)将于2021年10月26-27日在上海盛大开幕,此次大会将汇聚25+演讲报告、20+精品展台等丰富形式推动数字孪生城市相关应用和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旨在加强交流与合作,打造专业性强内容丰富的开放交流合作平台,将邀请300位以上来自国内外数字孪生城市(含城市、园区、社区、工程建设等)建设领域取得理论研究成果、实践经验以及管理经验的政府单位和管理部门、 投资、规划设计单位、咨询单位、建设施工单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各类专项能力或集成服务优秀企业代表以及数字孪生城市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参会讨论。目前大会火热报名中,首轮嘉宾阵容提前披露。

刘春成
河北省科学院党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导
简介:刘春成,现任河北省科学院党组书记。历任科技部研究中心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商务中心区常务副主任、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贵州省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著有《城市隐秩序: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城市应用》 《城市的崛起:城市系统学与中国城市化》等著作

高艳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智慧城市首席专家
简介:从事信息通信产业软科学研究工作近二十年,在物联网、智慧城市和信息化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曾参与多项政府重大决策支撑和研究项目,如《智慧城市发展指导意见》、《物联网发展十三五规划》、《信息产业发展指南(2016-2020)》、《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互联网+”指导意见》等,负责多个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项目,如《智慧前海总体规划》、《蛇口工业区信息高地规划》、《智慧雄安总体框架》、《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研究》等。

万碧玉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简介: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TC268/SC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分技术委员会) 副主席,TG2/WG2召集人,ISO/TMB/SSCTF,ISO/TMB/TF7 CCCTF专家,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Syc Smart Cities(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WG2 召集人,IEC SEG1 WG2/WG3 召集人,国际电信联盟 ITU-T SG20(智慧可持续发展城市组),ISO/IEC JTC1 WG11(智慧城市工作组) 专家,国际电信论坛TMF专家,BSI中英智慧城市标准化联合工作组 专家欧洲地平线2020计划(Horizon 2020·URBiNAT)项目中方负责人,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中国侨联海外青年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留日同学会 (原)秘书长/理事、江苏省海侨会副会长、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日本文部科学省年青科学家基金获得者、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讲师、澳门城市大学兼职教授、人民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立命馆大学客座研究员,北京市科委专家、北京2022冬季奥运会建设工程专家。多地智慧城市顾问。编著、译著8册,发表论文50余篇,专利1项,国家重大专项与科研项目3项。参与3项、主导1项ISO/IEC国际标准,牵头国家标准5项。

顾建祥,上海市测绘院 副院长
简介:顾建祥,教授级高工,上海市测绘院 副院长、党委委员,上海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

杨滔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未来城市实验室研发副主任
题目《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思考与实践》
题目《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思考与实践》
简介:现就职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中规院一阿里未来城市实验室执行副主任;注册城市规划师、UCL与清华双博士;社会兼职包括国际空间句法指导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城市设计》副主编;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策划与后评估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大数据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委员会常务理事。
科研及实践经历:
在数字化城市领域具有开创性的科研经历,发表论文91篇(中文著作一本,英文著作一本,译作两本)同时,具有丰富的国内外城乡规划和城市设计实践经验。主持或参与的重大项目包括雄安数字城市规划平台(2017-至今)、雄安新区智慧城市规划专项(2017-2018)、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行政区控规(2015-2016)、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2016)、苏州战略规划(2014)、华盛顿白宫前广场改造规划(2012,国际竞赛第一名)、沙特阿拉伯国家空间规划(2010)、伦敦奥运公园赛后利用规划(2009) 、大伦敦战略规划(2008)、苏州总体城市设计(2008)、沙特阿拉伯吉达总体规划(2006)、北京奥运公园规划(2001)等。

陆肖元 上海浦东临港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主任
简介:上海临港通过BIM+GIS 构建精细化的“虚拟临港”,建成首个城市级地理建筑设施融合的数据平台。

杜明芳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
题目《 数字孪生城市——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之路》
简介: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导师,研究部智慧城市方向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国家重点实验室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工业自动化专业学士。曾赴德国访学,在德国九所顶级工业大学之一学习智能自动化。北京市高等教育系统中青年骨干教师。曾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社会职务:住建部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国标委国家电工委员会(IEC)智能家居及办公建筑系统标准评估(IEC/SEG9)专家组专家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理事、建筑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投资协会城镇化专委会专家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专家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专家委员,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专家委员,河北雄安新区智慧城市专家库成员、珠海市智慧城市专家委委员。近十余年来专注于以下研究领域:工业自动化、智能控制、模式识别、机器人、无人车、智慧城市(侧重于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能源、顶层规划设计)、大数据、产业规划、数字经济。近年来为河北省、雄安新区、江苏省、西安某新区、北京市、珠海市等地方政府做智慧城市、工业和信息化方面顾问,并主笔完成智慧城市、大数据、人工智能类顶层规划项目10多项。具有5年美国霍尼韦尔、德国西门子等外企平台大型自动化、智能化工程项目研发实施经历。近年来,提出并系统性研究了人工智能城市、多智能体城市、数字孪生城市、AI建筑、5G绿色智慧建筑产业互联网、自主移动机器人多尺度仿生感知与控制等理论并应用于智慧城市项目。
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出版专著、教材共8部,主编“十一五”、“十三五”教育部/住建部规划教材各一部。参与制定或审查国家标准《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储标准》、国家标准《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综合服务平台通用技术要求》、行业标准《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程》等国标、行标20余项。主持、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工信部、北京市等委托的科研课题10余项。

王国光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简介:教授级高工,兼任数字城市CIM技术浙江省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工程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数字孪生城市中的CIM平台及场景应用,基于CIM平台的新型智慧城市架构与CIM“1+N”的框架。从事“数字工程”与“数字城市”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主持完成相关课题20余项,研制了三维地质勘察、三维协同设计、数字化建管、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城市CIM等平台系统。曾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省部级奖20项。担任多个协会的信息化、智能建造专委会委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目前正主持深圳前海、雄安新区、浙江省未来社区CIM平台研发与应用。

贺彪 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数字孪生城市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
报告题目:《数字孪生城市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
博士,深圳大学特聘研究员,郭仁忠院士团队,担任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自然资源部城市国土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城市三维建模与可视化、三维地籍、国土空间大数据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算法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具有丰富的GIS系统研发实践经验,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一项,主持多项用于实际生产工作的基于GIS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和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平台的研发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

谢士杰,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教授级高工
简介:1970年4月生,湖北汉川人,理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规划信息化及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长期从事规划信息化及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原南京市规划局副总规划师。科技处处长。


杨延, 广州市南沙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处长
明珠湾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实践。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明珠湾起步区作为南沙自贸区的重点片区和粤港澳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将进行高标准的城市发展。明珠湾管理局整合搭建了一个提升城市规划、设计、运维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城市综合运营管理平台,通过统一标准整合数据从而使得规划更加科学,建造过程可视化,运营更精细,服务更便捷。